专访|李玮:跳出“严肃/通俗”的框架,在媒介变革的视野中审度网络文学

专访|李玮:跳出“严肃/通俗”的框架,在媒介变革的视野中审度网络文学

admin 2025-01-21 电缆管理知识 3 次浏览 0个评论

【编者按】新技术的应用、消费群体的多样化以及创作方式的创新,让网络文学的形态与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推动网络文学从传统模式向更广泛的文化领域迈进,从单一的阅读产品发展为全球IP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单一的文本表达向更为复杂的多维文化载体转型。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为创作内容和形式上的丰富,更深刻地改变了网络文学的产业形态和社会功能。从起初以娱乐为主要功能的通俗文学形态,到如今涵盖了社会反思、文化输出、商业运作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文娱产业,网络文学的概念正在不断被重新定义。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扬子江网络文学评论中心发布了《2024年度网络文学观察报告》,聚焦网络文学在创作、传播、商业化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展示其最新的发展特色与前沿动态。报告运用文学批评的方式,深入网文文本,重点关注规则怪谈+无限流、国潮写作、日常修仙群像等内容,希望为研究者、从业者以及广大读者理解这一年网络文学的最新动态提供一种清晰而前瞻的视角。

澎湃新闻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扬子江网络文学评论中心执行副主任李玮进行了专访,请她谈谈2024年的网络文学。

李玮教授

澎湃新闻:您和您的团队去年关注了多少网文?作为研究者阅读网文和作为普通读者有何不同?您为何采用文学批评的形式来撰写网络文学观察报告?

李玮:“扫文”是我和团队的工作日常,年读1亿字是基本工作量。除此之外,我负责的扬子江网络文学评论中心承担中国作协“阅评计划”项目,召集30多位来自各高校的青年评论家,定期推陈网文精品。同时我们联合包括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安徽大学、南开大学、首都师大、杭州师大等高校师生团队,一起推选“网络文学青春榜”。这些工作拓展了我们关注和阅读网络文学的视野。除了阅读网络文学作品,我们对网络文学的IP转化也非常重视,重要的网络文学IP改编剧,我们都会去看一看,在组会期间进行讨论分析。

作为研究者,我们的阅读在大部分时间里不会完全“沉浸”和“代入”,更多地是“理性阅读”。拿到一部作品,除了体会作品带来的纯粹的阅读体验外,会理性地“抓取”作品的设定、人设、结构、节奏等,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和判断,这也许是研究者阅读网文独特的思维活动。

我们一直强调学院的视角、文学专业的分析对于网络文学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不同于一般商业视角的行业报告,或是政府视角的政策报告,我们的网络文学观察报告,采用了文学批评的方式,重文本分析,重发展史的脉络,联系网文变迁规律和大众文化心理变化对年度网络文学发展进行研判,这是我们的特色,也是我们这份观察报告独特的价值。

澎湃新闻:请您介绍一下《2024年度网络文学观察报告》有哪些亮点?

李玮:总体来说,《2024年度网络文学观察报告》对年度最为重要的网络文学现象、作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令人信服的分析和研判。以下是报告中值得关注的亮点:

1、网络文学进一步“破圈”和“融合”发展,男频、女频等类型内部的升级迭代趋势显著。95后、00后作家是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但2024年网络文学平台上也出现了一批怀揣文学梦想的老年作者。比如番茄小说上79岁的终南布衣啸问天、74岁的用上海话写作的人、72岁的农民有声、73岁的弱草等老年创作者。同时类型创新成为驱动网络文学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固化的类型结构被打破,类型的规则也在重新书写。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传统题材的不断创新与细化上,更在于新兴题材的崛起和跨界融合的趋势。新的类型逐渐生成,打破了既往类型化的局限。呈现出一种突破性和多元化的趋势。同时贴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叙事结构与表现形式。这种多样化趋势不再仅仅局限于题材领域的拓展,而是更加注重叙事结构、人物塑造以及情感表达维度的重新生成,从而形成了更具吸引力的内容生态。2024年男频的无限流+规则怪谈,女频书写新职场“不典型言情”等都是类型创新的突破。

2、番茄小说“巅峰榜”引领网络文学新风尚。在内容上,就整体而言,番茄小说创造性地推动了宏观类型风格“老白”和“小白”,顶层类型频道“男频”和“女频”的融合发展,其“巅峰榜”因此在用户数和影响力方面实现突破,引领了网文新风格的发展。

3、“短篇”成为网络文学发展新赛道。在前期铺垫和发展的基础上,大量二十万字乃至万字左右的“短篇”爆款作品在2024年出现,“短篇”作为一种新类型兴起。其新兴既是快节奏生活方式下读者的需求,也展示了网络文学在体裁上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短篇网文以其信息化、集约化、戏剧性等特点,迎合了现代用户碎片化的阅读需求,也为市场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文学选择等等。此种观察得到了业内许多专家的肯定,欧阳友权老师认为报告深入我国网络文学发展的实际现场,展现出强烈的现场感,观察细致,表述精准,在把握网络文学发展主脉的基础上,选取关键点进行深入分析,切入巧妙,对于年度、热门作品的点评分析到位。

澎湃新闻:2024年番茄小说等平台异军突起,这些平台与以往有哪些不同?您在报告里重点提出了“番茄小说巅峰榜引领网文新风格和新圈层”,“新风格和新圈层”的概念是什么?

李玮:网络文学平台的发展和网络文学内容的变迁密切相关。我对于网络文学有着从“类型化”到“后类型化”的判断,而平台的变迁也与此相关。概括来说,自网络文学诞生以来,网络文学就因其明显的类型化特征,被称为“类型文学”。从2002年起,网络文学平台对于付费阅读模式的初步尝试,到2003年起点中文网正式推行分级付酬的网络版权签约制度,2004年盛大集团对其进行收购,网络文学的商业运营深刻地影响着网络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类型化写作”由此成了网络文学的关键词之一。不过,及至2018年前后,网络文学类型化的发展速度已然放缓,玄幻、女频等主要网络文学类型的阅读数据跌势明显,诸多知名类型网络文学作家的后续创作都稍显乏力或尝试转型,各种成熟类型的平台也出现重要变化。但正在此时,网络文学类型迭代升级的趋势日益显著,网络文学创作呈现“反套路”“元素融合”和“类型化变体”等“去类型化”趋势。

番茄小说的诞生正值这一快速变化的时代。快速迭代与持续演变的网络文学召唤了更多年轻作者与读者的加入,番茄小说以“免费阅读”的面貌,拓宽网文的圈层,成功吸引了大量原本可能因付费门槛而犹豫的用户,从而有效扩大了网络文学的受众基础,进一步拓展了网络文学市场。这一部分新读者也有着区别于之前读者的阅读偏好和需求,他们往往对内容、题材及个性化推荐等方面有着更高的期待,从而加速了内容的迭代和创新。在形式上,番茄小说采用了大数据的技术模式,直接推动了类型融合的速度。

番茄小说“巅峰榜”对于引领“新风格”的表现在于,“巅峰榜”作品一方面在快速迭代的网文市场以“多元素创新”受人关注,同时在垂直类型中凝聚了代表行业前沿的精品佳作;另一方面开创了新的类型赛道,以新设定、新人设等新质因素引领行业发展。“巅峰榜”作品表现出网络文学新类型主潮“怪诞国风”与“无限流+规则怪谈”的开创性作用,及其之于女频新特色——更具现实感和理性精神的“新女性主体”、无cp风格、更有时代感的新设定——的重要作用。男女频内容融合,题材内部调整变革,“巅峰榜”以榜单为重要标杆,捕捉并引领网络文学潮流,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无限可能。此种创新使得“巅峰榜”进一步拓展了网络文学读者的圈层,更符合当下人情感需求和阅读期待的作品,打破类型化束缚的新设定和新故事,让许多原来不熟悉网络文学的人加入网络文学的阅读中来。“巅峰榜”成绩的取得与上面我所说的适应网文新的变化趋向,推动创新是密切相关的。

澎湃新闻:您认为《十日终焉》是世界级的作品,“在思想深度上接近《黑客帝国》”,为何给予其如此之高的评价?

李玮:《十日终焉》是一部让网文界沸腾的作品。悬疑与热血、烧脑结构与动人情感、抓人故事与深刻立意、民族本土元素和充满网感的叙事形态同时并存于作品中。读者在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中获得反思“通关式”人生的启示。这种“通关式”人生和“救赎”的渴望,我想不用我多说,世人都能体会它的现实感和情感基础。

作品的结构创新度高,十分成熟。吸引读者的技巧和深邃的隐喻巧妙地结合起来。它采用“规则怪谈+无限流”的设定,讲述齐夏探究“终焉之地”的奥秘和抗争“终焉之地”的规则的故事。作品游戏设置脑洞大开,环环相扣,并且创造性地采用“一人一世界,一生一重天”的结构。如果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与心底“罪感”搏斗,寻求救赎的过程,那么,每个人也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终焉之地”。齐夏、乔家劲、李警官、苏闪、云瑶、甜甜等,每个人都是一个平行宇宙。对于齐夏来说,经常遇到一个新的同伴后,就会重新揭开一层新的世界设定。陈俊南的出现让齐夏得知他曾与乔家劲、陈俊南并肩作战,这个世界早就被反抗过;舒画的出现让齐夏得知他曾经当过七年生肖,自己参与了这个世界的改造;钱五的出现揭示了齐夏和天龙的对赌……“终焉之地”前身是“桃源”,如今却成“地狱”,善恶真假在此间相互交织。每一个人物和命运的联结之处就是“终焉之地”本身。它是诡计,是牢笼,但也是阵地,是救赎……《十日终焉》将具有丰富隐喻的宏大世界观作为“终焉之地”的底子,托举着一层层游戏和一次次轮回。

所以说,无论是立意的深刻性,还是结构的创新度,《十日终焉》在全球IP化时代都具有竞争力。

澎湃新闻:您提到“IP不再是一个改编,而是叙事共生和业态共生”,什么是叙事共生和业态共生?2024年的IP有哪些新样态?

李玮:所谓“叙事共生”,是指整个IP产业共享叙事元素,当下网络文学的类型、设定或机构等成为IP产业共享的内容元素,成为IP产业内容的共同特点。“业态共生”是指互联网时代IP产业打破了文字、声音、次元、影像和游戏的区隔,网络文学和影视、游戏、动漫深度融合发展,网络文学新的内容发展会带来新的IP产业业态的变化。无论是视频平台和网文平台的深度合作,还是网文平台自行开发视频应用平台,业务衍生到下游,都显示出网络文学内容对文化产业业态融合的凝聚作用。

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IP转化持续活跃,涵盖了影视、动画、有声剧和游戏等多个领域,与其他娱乐形式的交叉融合,也为作品带来了新的表现空间和创作方式,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深度转型与发展。有爆款发挥头部力量,《庆余年2》在制作上延续了第一部的高水准,显现出IP的“厚度”,2024年云合热播期有效播放集均破10000。《与凤行》在全球16个国家同时段收视率夺冠,显示了其强大的海外影响力。传统晋江古言IP的市场潜力依然巨大,尤其在女性观众中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如《神隐》《度华年》《柳舟记》《锦绣安宁》《永安梦》等均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热度。但也出现了《永夜星河》以“穿书文”题材进行新世代突围的改编剧,在题材选择上大胆突破传统言情框架,提升观众的代入感和新鲜感,讨论度奇高。还有如《半熟男女》在现实题材的都市言情剧中实现了内容和风格的突破,回应了当代都市人群在情感与生活中的困惑与需求,成功填补了此类剧集在市场中的情感深度与叙事张力的空白。《烟火人家》《好团圆》《春色寄情人》等剧,深挖生活日常,刻画真实人物群像,还通过细腻的叙事和扎实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豆瓣阅读在现实题材作品上的强大储备和开发潜力。《惜花芷》作为“黑马”的出现也显露了背后咪咕阅读的身影,折射出其他平台在IP开发中的可能性与成长空间。同时,“短剧化”在2024年成为网络文学IP转化的发力点。

澎湃新闻:2023年被称为“短剧元年”,这两年短剧对网文有哪些冲击和影响?

李玮:网络文学原创内容与微短剧的结合是中国微短剧发展的重要特征,网络文学改编微短剧促成微短剧的勃兴,也带来网络文学平台、视频平台和微短剧制作的业态融合。网络文学的内容也深度影响着微短剧的内容,微短剧类型与网络文学类型高度融合,微短剧各个类型的爆款作品都来自网络文学改编。当下,虽然表面上微短剧呈现出“同质化”的状态,但在内部依然表现出快速迭代发展的脉络。无论是男频方面从赘婿设定、战神设定到异能设定、重生设定,还是女频方面从霸总设定、甜宠设定,发展到马甲设定、后妈设定和萌宝设定等,微短剧迭代的方式和网络文学类型曾经的迭代方式是一致的。微短剧各个类型的代表作大多来自相应类型的网络文学作品改编。一方面,网络文学促成微短剧的勃兴,另一方面,微短剧的兴起也反向影响网络文学的创作。2024年,强人设、强情感和强反转成为网文发展的重要特征,这和微短剧的影响也是分不开关系的。

澎湃新闻:网络文学有哪些社会功能?它可以取代严肃文学的社会功能吗?

李玮:网络文学的社会功能具有以下几个独特性:1、更敏锐地表现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时代的新经验;2、更快速、便捷地反映新时代、新职场、新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体验;3、利用新媒介,促进了新的大众化文学的发展,迎合也同时塑造着新的情感模式。

网络文学当然不会取代严肃文学,但我有一篇论文仔细分析了网络文学和“纯文学”的融合一直在发生。也许跳出“精英/大众”“严肃/通俗”的框架,用媒介变革的视野来审度纯文学、严肃文学和当下网络文学的区别会更好。其实,今天所谓的严肃文学,当年也和现代印刷工业的产生密切相关。

转载请注明来自武汉市东西湖鑫峰电线电缆销售处,本文标题:《专访|李玮:跳出“严肃/通俗”的框架,在媒介变革的视野中审度网络文学》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