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从原料到废弃物的闭环?上下游信息共享需制度先行

如何构建从原料到废弃物的闭环?上下游信息共享需制度先行

admin 2025-01-23 电线管理知识 1 次浏览 0个评论

·产业链条中的信息共享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哪些产品数据需要披露,数据如何监管和使用,都缺乏明确标准。

·当下,可持续领域关注的焦点或许不该过度集中于技术本身,而在于让制度设计和周密的验证走在技术应用之前。

资源再生行业涉及的环节多,产业链条长,参与主体众多。生产要素如何真正循环,实现“原料--产品--消费--回收--再生原材料”闭环,顺畅的信息流是关键。现实中,产业链上下游缺乏共享和可用的信息是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障碍。

如何破除信息壁垒,让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交互更透明?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就系列问题采访了学界、企业界、创新孵化器、环保组织等多方从业者。多位受访者提到,资源再生行业在中国依然是一个偏传统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以固体废弃物回收为例,目前城市中很多废弃物回收依然依靠小型回收商“走街串巷”,之后再集中到区域性的拆解园区进行回收利用。这一拆解网络路径庞杂,常存在废弃物信息缺失、上下游参与方信息交互不畅等问题。

但产业链条中的信息共享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哪些产品数据需要披露,数据如何监管和使用,都缺乏明确标准。当下,可持续领域关注的焦点或许不该过度集中于技术本身,而在于让制度设计和周密的验证走在技术应用之前。

格林美深圳研究院内的旧物回收数字化平台。作者倪瑜遥拍摄于2024年10月。

建共享数字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数字化水平

循环经济产业链上下游要实现更透明和便捷的信息流通,一种路径是提升行业数字化水平,具体路径有构建共享的数字平台、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构建分布式数据库等。

一些资源再生企业已开始实践数字化转型,在企业之间探索信息共享的合作模式。例如2024年4月,格林美与顺丰物流、视源股份、景津装备、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数字化回收平台、建立逆向回收物流供应链服务体系、开展设备更新升级再制造、建设再制造设备和二手设备的线上线下展示与供应链销售大市场体系。

相较于电子废弃物回收、日用消费品回收等起步较早的循环领域,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方面近年来数字化转型较为突出。2021年3月,由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建设的“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建成启用。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对进出上海的动力电池进行溯源管理,对动力电池在生产、销售、维修更换、回收、退役、梯次利用、再生利用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信息追踪。根据官网数据,目前平台接入车型2494款,总接入车辆154.62万辆。

除了数字平台外,区块链也在循环经济领域信息溯源和共享方面发挥作用。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可溯源,提供准确信息,帮助厘清产业链中各环节的权责。

通过区块链作为数据库支撑的电力储能和消纳系统已在国内运用。由国家电网依托区块链信息基础设施打造的“国网链”平台在2020年投入使用。该平台旨在实现绿电生产、交易、消纳等全过程信息上链。位于青海的海西多能互补示范工程是“国网链”的一大应用场景。该工程实现共享储能模式,统筹参与链条中的国企、民企,风电、光伏等不同企业,实现信息共享和交互。储能交易合约和执行结果在区块链平台完成存证,链上数据向政府、监管机构和用户开放。

以“国网链”为基础的绿电消纳和溯源体系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得到试点应用。通过集成电力营销、调控、交易等业务系统,实现冬奥绿电来源、绿电结构、绿电传输、绿电使用等溯源信息的展示和共享。

冬奥电力运行保障指挥平台,北京、张家口两地三赛区实现统一调控。

探索构建数字化、规模化的逆向物流体系

以固废回收领域为例,目前城市中很多废弃物回收依然依靠小型回收商“走街串巷”。环保组织深圳零废弃的政策顾问刘华谈到,“走街串巷的回收商贩就像毛细血管,依靠他们将散落在居民手中的废弃物吸纳到回收网络中。废弃物会流经不同层级的中间商,最后集中到区域性拆解园区。”这一回收网络链条杂乱,存在废弃物难以溯源、上下游信息不透明等障碍。

近年来,在物流、资源再生、制造业等领域,一些企业尝试通过合作推进逆向物流的数字化和规模化建设。格林美在2024年4月发布的公告中提及与顺丰物流的合作协议:双方共建数字化回收平台,实现信息并网、数字连通;按照“分散回收、集中配送、利用规范”的原则组合各自的产业基地与仓储物流,构建逆向回收物流体系与仓储体系。逆向物流体系的数字化整合将提高废弃物回收率,推动资源再生行业转型升级。

“固废回收行业在中国依然是一个偏传统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帝国之友创新中心常务理事、英国T10创新中心总经理陆映妮谈到。她目前关注的领域之一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废弃物从拆解到资源化利用的回收闭环。“固体废弃物进入拆解厂后,经由后续处理重新变成原材料,在这一段链条中各参与主体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缺失。”她指出。她所参与的一个项目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协助回收站、拆解厂等各个主体实现及时的信息交互。

陆映妮谈到,2021年,她所在的团队曾尝试与国内一个电子废弃物拆解厂合作,研发应用程序以优化废弃物回收路径。拆解厂在与废弃物回收网点合作的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障碍是回收网点分布零散,不同网点的货源状况不明晰。如何规划合理的固废收购路径,提高运输效率,需要拆解厂和不同网点之间信息交互顺畅。这是应用程序着力解决的问题。

“如果一个回收网点有5台电子废弃物需要回收,另一个网点有10台。他们都在我们的应用程序上登记。不同网点的废弃物加起来刚好可以装满一辆车。这时拆解厂就可以安排一辆回收车,一次性将这些废弃物运送回厂。”陆映妮如此解释软件的运作模式。

但在实践中,团队发现软件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除了预约回收外,团队还希望通过该应用程序实现废弃物的信息登记。陆映妮告诉澎湃城市报告:“我们也为回收站提供了针对不同类型废弃物的电子标签。操作者在预约回收时为废弃物贴上标签,扫描后软件中就能采集到相对完整的废弃物信息。”但在实际工作中,操作员很多时候难以掌握这一相对复杂的程序。

“现在这个软件就成了回收站向拆解厂预约送货的程序,而难以实现废弃物信息采集的功能,我们在设计时没有预料到这项技术的落地会存在如此挑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循环经济上下游的信息交互确实会遇到很多壁垒。”陆映妮指出。

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依靠物流网络,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则需要依托逆向物流系统,即将散落在消费环节的废弃物聚拢到回收、分拣和再利用环节的过程。逆向物流系统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回收路径不清晰、缺乏标准化的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困难等障碍。

堆叠的电子废弃物元件。视觉中国 资料图

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交互如何更透明

区块链在碳市场、能源、绿色金融、可持续产品供应链溯源等循环经济领域中亦得到运用。国际清洁能源创新加速器机构New Energy Nexus首席研究员、ISO可持续金融科技工作组专家陈钰什向澎湃城市报告解释,“区块链一是有数据属性,通过与其他技术的组合提供透明性和可溯源能力,构建去中心化的多方协作模式;二是交易属性,区块链自带分布式的清结算交易系统,在代币化的应用场景中提供流动性和定价能力。”

New Energy Nexus相关研究表明,区块链在可持续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自愿碳减排市场和能源领域。区块链能帮助解决自愿碳减排市场由于缺乏中心化交易导致的项目信息不对称、标准不统一、重复认证、项目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区块链在能源领域的应用集中在分布式能源的清算、结算,以及清洁能源的溯源方面。作为去中心化的技术,区块链允许参与方直接进行能源交易而无需经过中介平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在产品溯源领域,区块链因其不可篡改的特性保证了供应链数据的透明性和可溯源性,在产品护照等证书中得到应用。从2024年开始,欧盟陆续推进系列新法规,要求几乎所有在欧盟销售的产品都必须配备数字产品护照 (DPP)。该举措是《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披露产品材料构成、原产地、处置建议等信息,以提高产品价值链的透明度。

目前已有一些企业在推进产品护照。例如总部位于挪威的铝生产商海德鲁(Hydro)在与家具制造企业合作时推出了基于区块链的DPP试点项目。海德鲁的两个绿色铝品牌——再生铝(Hydro CIRCAL)和低碳铝(Hydro REDUXA)获得了独立第三方认证。这些认证存储在区块链上,可提供经过筛选的、可靠的可持续发展数据,并可纳入DPP。该护照能验证诸如生产日期和地点、材料成分以及环境足迹等产品信息。

要提高产品供应链的透明度,除了技术支持外,还需要付出相应的监管成本,构建完善的监督体系。陆映妮谈到,“区块链毕竟只是一种技术手段,还需要配合其他的管理方式。比如在供应链各环节进行现场抽查,对产品进行细致的标签分类等。”

但在国内现行的条件下,区块链依然难以在循环经济中释放其技术潜力。一大障碍是技术的合规性。Web3(运行在区块链技术上的去中心化互联网)在资产、服务和治理模型层面缺乏明确的管理标准。例如,代币化在国内尚不具备法律层面的可执行性。

此外,区块链的应用还面临与现有行业规则对接的挑战。在参与方之间构建共识和信任体系,是区块链项目落地的关键之一。陈钰什指出,“区块链能提供的是上链之后信息的可溯源性,但前提是所有上传的数据是经过严格的标准认证的,保证真实可靠;以及各参与方都认可这个体系。”

要在循环经济中实现更透明的信息交互,构建有效的规则和信任体系是首要条件。选择何种路径来制定循环产业上下游的规则,需要视具体情境而定。“如果中心化模式能够产生足够高的信任程度,比如一个大型组织能整合各方数据来搭建数字平台,能穿透到系统的最底层,这种场景其实不太需要区块链。”陈钰什进一步解释。

欧盟循环经济计划的政策概览。 欧盟官网 图

技术的双刃剑:信息共享与企业机密的矛盾

信息交互更加透明,也意味着产业链条中的各参与方需要披露更多信息。在实践中,企业出于泄漏商业机密的顾虑不愿共享数据是常态。此外,信息共享的机制和法规也仍处于起步阶段。哪些产品数据需要披露,数据如何监管和使用,这些问题都缺乏明确的标准和共识。

以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为例,电池使用数据的披露有可能透露企业的经营情况。上海海事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张默告诉澎湃研究员,根据她对上海新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行业的调研,通过动力电池的损耗数据可以推算出电池型号的销量分布。“因此一些电池厂商可能不愿意与产业上下游的各方实现数据互通。”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可持续领域的信息共享同样面临挑战。欧盟在2022年7月发布的《产品电子护照报告》指出,目前仍未有对于DPP的明确定义,诸如产品标识符(identifiers)、底层数据空间(underlying data space)和知识图谱(knowledge space)等技术元素是否该被纳入DPP,也依然存在争议。此外,DPP的适用范围也尚不明确。对于建筑物、飞机、机动车等复杂产品,为其中的零部件建立单独的电子产品护照可能带来过高成本。

上述报告还指出,谁来管理公共强制的电子产品护照系统,以及如何进行管理?依然是悬而未决的问题。企业对于公开特定的敏感数据常常存在顾虑。因此对数据访问权限、匿名性保护和脱敏处理是必要的。

陆映妮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即对不同参与主体的信息查看权限进行限制。在“原材料—产品—消费—回收—再生原材料”的链条中,对不同环节的参与主体采用不同的数据接口,从而保证每个参与者都只能获得最必要的信息。同时她也强调,这并不意味着进入流通环节的数据是百分百安全的。

循环和可持续领域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交互如何更透明,这并不只是技术问题。技术本身是客观中立的,但如何将技术应用于社会系统,则牵涉到更复杂的利益博弈,需要周全精细的制度设计和审慎的验证。

转载请注明来自武汉市东西湖鑫峰电线电缆销售处,本文标题:《如何构建从原料到废弃物的闭环?上下游信息共享需制度先行》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