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AI投资人的2024:看了近1000个项目,投了不到10个

一位AI投资人的2024:看了近1000个项目,投了不到10个

admin 2025-01-12 电线管理知识 4 次浏览 0个评论

2024 年,清智资本创始合伙人张煜一共看了近 1000 份 AI 领域的商业计划书,共投资了近 10 个 AI 项目,比 2023 年少一些。即便如此,他仍是 2024 年出手较多的投资人之一。

作者:任晓宁

封图:视觉中国

一位AI投资人的2024:看了近1000个项目,投了不到10个

导读

壹 || 对 2024 年的项目投资,张煜始终持有非常谨慎的态度,对亮眼的项目和团队集体有意投资的公司,他会更加谨慎。

贰 || 只看不投是 2024 年 AI 投资圈的常态,这一年,很多投资机构都出手谨慎。投资机构谨慎的原因之一是钱更少了,原因之二是 AI 项目风险太高。

叁 || 2025 年,清智资本预计出手投资的次数将比 2024 年大幅增长,同时不只投种子轮,天使轮、A 轮都有可能参与。

12 月 31 日,2024 年的最后一天,清智资本创始合伙人张煜在晚上 11 点回到了北京。他当天的工作仍未结束,11 点半又与同事开会,直到新年第一天的凌晨 2 点。

忙碌与加班是张煜的日常。他管理着一家专注于投资早期 AI 高科技创业公司的基金,2024 年没有休息过一个周末,每周平均出差 3 天,飞了近百个航班,直接聊过 200 多个 AI 创业团队。

新成立的 AI 企业如雨后春笋。根据天眼查的数据,国内有超过 190 万家 AI 相关企业,2024 年以来新增超 50 万家。

然而,张煜在 2024 年真正投资的项目并不多。

"2024 年比 2023 年忙了一倍,出手的次数却不及上一年。" 他认为,这与投资市场遇冷有关,也与好项目的缺失有关,真正有核心技术、能落地的项目仍是少数。

清智资本在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支持下成立,从 2022 年到 2024 年,共投资近 20 个 AI 项目,整体投资回报率是业界平均的 3 倍以上,被投中网评选为 2024 年度行业关注度提升最快的投资机构之一。

张煜在 2024 年共投资了近 10 个 AI 项目,比 2023 年少一些,即便如此,他仍是 2024 年出手较多的投资人之一。

创投数据服务商 IT 桔子的数据显示,2024 年,国内 AI 行业投资事件的数量为 500 个,同比下滑了 16%。

创投都在期待 2025 年。张煜预计,2025 年将是 AI 应用爆发之年,会有大量能落地的项目涌现,他也考虑募集一只新基金,投更多 AI 项目。

看了近 1000 个商业计划书

张煜看的 AI 项目来源有两类,一类是合作伙伴推荐或创业者自发上门的,一类是他主动寻找的。2024 年,他一共看了近 1000 份 AI 领域的商业计划书,其中以具身智能和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项目居多。

AI 创业者普遍很年轻,大部分不到 30 岁,学历较高,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较多。他们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高校系创业者,他们有丰富的科研经验,把自己科研项目拿出来创业;一类来自互联网大公司,看到 AI 新机会后出来创业;第三类来自传统行业,他们想用 AI 技术把以前的项目重新做一遍。其中,来自互联网公司的创业者占比约 50%,另外两类创业者合计占比约 50%。

他看完商业计划书后,就会否掉一大半以上的项目。" 阶段有早有晚,质量良莠不齐。" 他说,有些项目看一眼就能否掉。比如一个成熟产业链 AI 项目的团队认为他们能把售价打到比行业平均水平更低,但实际却缺乏供应链和工厂支撑。还有个 AIGC 项目,创始人说他们自主研发了 AI 基座,稍一测试就能发现,那是个套壳产品,底层基于开源软件。

把明显不行的项目排除后,还剩下近 200 个项目。他会与项目团队先聊一圈,了解技术能力、市场需求、资源组织、团队构成、公司战略、竞对比较、业务逻辑、财务规划等,一般会聊 1 — 2 轮,时长在半小时至 3 小时。

这个环节也会出现很多状况:有家公司做 AI 招聘和培训服务,第一轮测试过后,技术和业务逻辑都是对的,但继续追踪却发现,实际收入与财务数据对不上,仔细了解后发现,行业对 AI 的价值认可度不够,需要更多的市场教育。

对 2024 年的项目投资,张煜始终持有非常谨慎的态度,对亮眼的项目和团队集体有意投资的公司,他会更加谨慎。清智资本在 2024 年最终出手投资的近 10 家公司,张煜全部去现场尽调过,还进行了合作伙伴调查和公司顾问访谈。

现场尽调是投资的重要环节,有时一次不够还要多次上门。张煜会着重考察团队士气及相互配合的情况,以及实际科研实力和业务交付能力。当所有的现场感受与之前尽调都表现一致时,他才会批准上会表决。

但对优秀的项目,投决速度也是创投基金的竞争优势。在 2024 年投资的近 10 个项目中,清智资本投决流程最快的是一家具身智能初创公司,从开始接触到最终打款交割,一共只花了 22 天。

张煜认为,这家公司具备的 4 个明显的优势,是促成投资快速推进的原因:首先是技术先进,并有独特的技术壁垒;其次,他对该公司创始团队比较熟悉,能快速对创始团队的价值观和能力进行判断," 毕竟 AI 圈就这么大 ";同时,这家公司已找到可靠的产业合作伙伴,其产品和服务落地扎实;公司成长性也很好,估值不高,未来有多倍增长的预期。

2024 年,在基金投资项目中,确定性最高的是由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自己孵化的 AI 医院项目。张煜从科研阶段开始持续关注,并最终在 2024 年底投出了千万元的种子轮。

这是一个基于弱监督学习的 AI 应用项目,依据患者个人病情描述和检测报告生成多轮对话,与医院多个科室的 AI 医生沟通,形成一套包含问诊、检查、诊断、处方、取药的流程。目前,AI 医生可对 300 多种常见病和主要重大疾病开展高质量的诊断分析,特征病例的诊断准确率远高于一般医生的水平。

虚拟医院满足了绝大多数患者诊疗的需求,特别适合基础医疗条件匮乏地区的医院使用,相关产品和服务预计在 2025 年内上线。" 这就是未来的医院。" 张煜说,市面上的主流资本都在盯着这个项目的下一轮融资,甚至国外的投资机构也找到了他们,希望获得下一轮的投资份额。

2024 年基金投资耗时最长的是一家数据服务公司,张煜一开始就感觉到,这是一家优秀的创业公司,估值也具有成长性,但数据服务这个行业集中度不高,AI 的价值体现也不足,后来他把这家公司放在自己的孵化器内,并帮助他们弥补短板,加强 AI 应用,提升数据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陪伴这家公司从几个人成长到上百人规模。半年后,这家公司达到投资标准,清智资本连续投资了两轮。

市场缺钱,也缺好项目

张煜 2024 年出手的项目,都集中在下半年。上半年他也看了很多,但一个都没投。

只看不投是 2024 年 AI 投资圈的常态,这一年,很多投资机构都出手谨慎。创投数据服务商 IT 桔子统计,截至 12 月 31 日,2024 年国内 AI 行业共录得 500 条投资事件,同比下滑 16%,总投资金额约为 663.16 亿元,同比下滑 5%。

大量投资集中流向了月之暗面、智谱 AI、百川智能等头部大模型公司。据经济观察报保守估算,2024 年 6 家头部大模型公司共拿到超 250 亿元融资。相比之下,初创企业获得的资金较少。

投资机构谨慎的原因之一是,钱更少了。第三方机构投中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 年 1 — 11 月,VC/PE 市场新成立基金 4173 支,同比下降 45%;新成立基金认缴规模共计 2983.9 亿美元,同比下降 46%,募资市场整体腰斩。

投资机构谨慎的原因之二是,AI 项目风险太高。" 如果投资人看不懂,投的项目很容易跑偏或失误,整个基金机构可能会陷入危机。" 张煜说。2023 年至 2024 年,有相当一批拿到钱的早期 AI 项目停滞甚至破产清算,其中不乏融资过亿的明星项目,这导致投资人更加不敢出手。

这种环境下,很多投资人选择等待,心态是:错过比失败强。

相比同行,张煜调侃自己:" 虽然很谨慎,但我们仍是最积极的基金之一。" 张煜上半年没出手,是因为 AI 行业发展太快,投资的逻辑和判断标准都在变化中,创业团队在变化,投资人也需要更新知识。

2023,清智资本主要投资技术过硬的创业团队,包括行业基础模型公司、创新算法公司、AIGC 公司等。当时流行的创业者是顶级科学家或明星企业家,这些人本身就有技术积累、行业影响力和资源组织能力,投资人能快速做出判断。

2024 年上半年,AI 创业风潮从通用模型转到行业模型,主流创业者转变为互联网大厂出走的高管,或从家装、医疗、教育、法律、招投标等垂直、传统领域走出来的创业团队。新创业者的技术、能力和需求与上一年不一样,投资人也需要重新学习。

"2023 年我们主要看技术,2024 年除了看技术,还要看投入产出、团队结构、领导力、执行力、资源组织,这对我们投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煜说。

最终的结果是,2024 年比 2023 年更忙碌,最终出手的项目却变少了。张煜说,2023 年的周末至少能休息 1 天,2024 年的周末完全没时间休息。

此外,与 2023 年相比,投资人对 AI 项目的要求更苛刻了,可以形容为 " 既要又要还要 "。

" 我们看重三个方面:一是基础技术能力过硬,这是硬标准;二是落地性,不能在 5 年或 10 年后再赚钱,我们希望投后 1 到 2 年就必须有落地的场景和应用;三要团队有均衡的发展规划,不要求一飞冲天,更期望稳健发展。" 张煜说。

在这种严苛的条件下,能入选的 AI 项目非常稀缺。直到 2024 年下半年,一些能真正用 AI 赚钱的公司出现了,好项目变多了,投资人们才逐渐有信心,开始出手投资。

张煜看到几家具身智能公司生产的机器人已经交付工厂,有了直接收入;还有几家传统公司转型的 AI 公司,收入每一两个月甚至实现了翻倍增长;一些没有融到钱的 AI 公司也挺过了艰难时刻,能够自我造血了。

与 2023 年相比,2024 年下半年还有一个变化,AI 项目估值开始回归理性,这也是张煜开始积极出手的原因。"AI 的泡沫被挤掉了一些,回归了本身应有的价值。" 他判断,现在 AI 公司的估值仍有泡沫,但对比 2023 年,已经回到了正常价格区间。

2025 年会翻倍投资

2024 年投了近 10 个项目后,张煜手中的基金已经投出去大部分,目前他正在计划筹备下一期基金,募集规模有所扩大。

经济观察报记者查询,清智资本的 LP(为风险投资公司提供资金的出资者)包括红杉、高瓴、联想、启迪、OPPO、九安医疗等,该基金主要投人工智能早期项目,一般在项目估值增长 3 — 5 倍时会考虑退出。

张煜统计,清智资本投过的项目,一年内有新融资的比例超过 70%。成立 2 年,清智资本已经完成了几个项目的退出,项目份额很快就被其他机构接手,基金整体回报率是行业平均回报率的 3 倍以上,因此 LP 们对基金表现比较满意。

根据第三方机构投中网的统计,2024 年,清智资本是行业关注度最高的 10 家 GP(运营、管理基金者)之一。" 对我们而言,投资收益已经达到预期,但项目本身还处在早期,有继续增长的潜力,所以相关机构才就会接手。" 张煜说," 投资分不同阶段,我们只赚我们那部分钱。"

张煜的投资风格稳健,他不追求被投公司估值短期内快速上涨几十倍,更看重他们能否健康地活下去。" 活下去 " 也是当下投资机构对被投项目的重要能力要求。

2025 年,清智资本预计出手投资的次数将比 2024 年大幅增长,同时不只投种子轮,天使轮、A 轮都有可能参与。

转变主要基于几个原因:

第一,AI 应用项目正快速崛起。2024 下半年,张煜收到的商业计划书多数是 AI 应用,有 B 端项目也有 C 端项目,已经基本看不到基座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的项目了。这说明 AI 行业从技术端驱动,逐渐演变到需求端驱动。需求来自千行百业,这就意味着 AI 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会大爆发,因此机构会出手更多。

第二,AI 落地的可能性增加。2024 年他出手谨慎的主要原因是基础模型发展不如预期,AI 产品不如人们想象得好用,并且成本太高,创业公司失败概率大。到了 2025 年,AI 基础设施基本到位,芯片价格降低,能源不是问题,基础大模型价格被互联网大厂打下来了,创业者开发产品的周期和成本都大幅降低,应用落地的场景已经具备了。

第三,AI 项目的机会在变化。2024 年有几个优秀项目,张煜虽早期就挖掘到了,但最终都没有投,这让他觉得很遗憾," 我们对 AI 公司的投资策略还是过于保守了 "。他之前的策略是,即使这些公司不能成功融到下一轮资金,账面资金至少够活 2 年,他才会选择出手。

2025 年,AI 行业在变化,经济形势进一步向好,张煜可能会激进一些,以获得更多好机会。

转载请注明来自武汉市东西湖鑫峰电线电缆销售处,本文标题:《一位AI投资人的2024:看了近1000个项目,投了不到10个》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