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健康城市典范,上海连续17年向市民免费发放健康知识读本

打造健康城市典范,上海连续17年向市民免费发放健康知识读本

admin 2025-01-15 电缆管理知识 3 次浏览 0个评论

“老百姓经常弄混肿瘤和癌症,一体检一筛查身体里发现长了肿块,就惶惶不可终日,觉得自己身体里长了个肿瘤,恨不得马上就手术。其实发现的这些肿块,医学上称为肿瘤,但是肿瘤有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分,肿瘤不等于就是癌症。”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癌症属于一类慢性疾病范畴,在当今医学进步的背景下,已不再都是不治之症,很多现代医学的手段和方法,可以对不同的癌症进行及时干预、控制,与“肿瘤共存”成为可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

为了增强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意识,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市爱卫办特邀吴凡领衔,组织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医院、妇产科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胸科医院等顶尖专家编写了《上海市民肿瘤防治知识手册:“看透”癌症》(以下简称“手册”),印制40万本向上海各区市民免费发放,电子书还在微信读书、掌阅和有赞微商场上线,有声书在喜马拉雅APP同步上线。

澎湃新闻了解到,上海正加快打造与具有世界影响力国际大都市功能相匹配的公共卫生体系,打造全球健康城市典范。自2008年以来,上海市政府已连续17年向全市常住居民家庭免费发放健康知识读本、实用健康工具,同时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持续开展各类健康科普,引导市民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把肿瘤提前“关在笼子里”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市户籍居民中新发癌症病例8.5万例,发病率为576/10万,即一年中平均每1000位市民中有近6人被新诊断为癌症,是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位死因。

但癌症是一类可防可治的慢性病,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通常需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提出,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治愈,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存期、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监测数据还显示,在上海,20年来癌症发病率上升了77%,死亡率上升了21%,但去除人口老龄化影响后,癌症发病率上升趋缓,死亡率已经开始下降,癌症病人的生存期也大幅度延长,五年生存率已持续升高至59%,比十年前提高了1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在我国处于领先水平。

随着医学的进步,上海卫生健康服务和保障体系的完善,癌症预防控制的效果显著提升,强化筛查,重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将进一步提前把肿瘤“关在笼子里”,提高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

手册中提到,发病和死亡的前十位癌症占所有癌症发病和死亡的2/3,应该重点防范。按病灶的原发部位分类,发病居前十位的肺癌、大肠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胃癌、前列腺癌、

胰腺癌、肝癌、脑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膀胱癌,死亡居前十位的肺癌、大肠癌、胃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胆囊癌、食管癌和淋巴瘤,上述常见癌症中,肺癌、甲状腺癌、大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上升显著,属于防范的重点。

澎湃新闻了解到,这本最新发布的手册总结了经验,梳理了脉络,汇聚了结晶,是一本肿瘤防治的科普小百科全书。全书共分为11章,从早期发现肺癌到消灭大肠癌,从甲状腺癌到乳腺癌,从预防胃癌到警惕前列腺癌,从早期发现胰腺癌到筛查肝癌,从预防食管癌到宫颈癌,全面介绍了本市和全国10种高发肿瘤的特点、高危因素、预防措施、早筛早诊和治疗方法。

打造健康城市典范,上海连续17年向市民免费发放健康知识读本

7种常见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和筛查方法/《上海市民肿瘤防治知识手册:“看透”癌症》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次的市民手册发放,让所有的市民更具体地了解怎么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用更科学、更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癌症,真正为自己的健康负责。”谈及手册发放的意义,吴凡这样说。

癌症防治的上海样本

癌症防治一直是上海防控的重中之重。吴凡介绍,上海市肿瘤登记从1963年就开始了,是我国最早实施肿瘤登记报告的城市,目前已扩展到所有在上海进行诊断的肿瘤病人,除户籍登记、常住户口登记外,对外省市来上海就诊的病例也都进行了登记。

他说,上海也是全国最早做肿瘤病人生存随访的城市,跟踪病人的生存情况,及时提供病人所需的医疗咨询,及时发现病人肿瘤复发等情况,在随访中提供专业的医疗干预。

大肠癌在上海的筛查防控,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上海市疾控中心慢防所肿瘤防治科主任顾凯告诉澎湃新闻,上海市已将大肠癌筛查纳入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作为公共服务项目长期开展。

顾凯介绍,大肠癌筛查带来的最明显变化体现在数据上,2012年上海市大肠癌诊断时早期比例为12%,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57%;而到了2024年最新数据,诊断时早期比例达46%,通过社区筛查检出的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了85%,较同年全市50岁以上大肠癌患者生存率高出21个百分点,大幅延长了大肠癌患者生存期。

2013年起,上海市启动了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由上海市疾控中心组织实施并提供技术指导,面向50-74岁常住居民,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提供大肠癌初筛,包括风险评估和两次粪便隐血检查,并提醒和引导初筛阳性居民至二三级医院接受肠镜检查。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上海市已累计完成大肠癌筛查693万人次,覆盖321万居民。累计发现癌前期病变患者10万余人,延缓甚至避免了癌症的发生。

2024年,上海还启动社区多种常见癌症综合风险评估和筛查管理,社区癌症筛查扩展到包括肺癌、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6类癌症,借助信息化手段支持居民自主开展癌症风险评估。

“依托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在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开展12年以来建立的组织网络和经验模式基础上,目前我们已经在全市16个区50个社区试点,利用健康大数据实时汇聚筛查结果,借助常见癌症风险评估工具,基本实现了常见癌症的居民自主管理、社区专业管理和临床筛查检查相结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流程管理。”顾凯介绍,2025年起,社区多种常见癌症综合风险评估和筛查管理服务将逐步向全市推广。

癌症已成为慢性病

20多年过去了,我国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发现就已经中晚期到早筛早诊,从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到免疫治疗,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癌症已逐步成为一种“慢性病”。

常见癌症的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或趋于稳定,5年生存率也普遍提升。根据手册,甲状腺癌的五年生存率接近 100%,乳腺癌已超过90%,前列腺癌达86%,肺癌和胃癌都提高到了40% 以上,肝癌为19%,最低的是胰腺癌,仅为8%。

借助科学规范的医疗干预手段,一部分癌症患者有可能实现治愈;而对于另一部分无法根治的患者,医疗手段同样能够显著减轻其病痛症状,延长生存期限,提升生活质量,达到“与瘤共存”的状态。

比如,肺癌是严重威胁老百姓健康的头号杀手,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发现的时候就已经处于相对的晚期了,但在近20年里,精准医学有了巨大的进步。

“我们可以通过低剂量螺旋CT的筛查,发现早期肺癌,徐汇社区所做的基于社区高危人群低剂量螺旋CT的筛查,发现的94%都是Ⅰa期与Ⅰb期的早期肺癌,经过手术治疗,五年生存率达到了100%,基本上达到治愈的目标。在确诊时是中晚期的患者,随着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发展,使肺癌从过去难以治疗变成今天的慢性病。我们经常在治疗中和患者提到这样一个词,就是‘带瘤生存’‘与瘤共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韩宝惠告诉澎湃新闻。

顾凯表示,有一些癌症患者还会产生“得癌就是等死”的误区,因此拒绝检查拒绝治疗,但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医疗条件的改善,早期癌症治疗效果越来越好,患者生存率越来越高。在上海,罹患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的患者群体和诊断时癌症处于早期的患者群体,他们的平均寿命高于同龄普通人群。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这些患者的病症较轻,易于治愈,还因为曾罹患癌症,他们重视了自我保健,改善了生活方式,从而在避免复发转移的同时,也避免了其他慢性病的发生,减少了其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二级预防早期发现与治疗、三级预防规范化治疗与康复的每一个过程中,居民要有‘与瘤共存’的意识,20年来癌症的防治发生了很多变化,居民的观念也应该要改变,所以我们出了这本小册子,除了专业人员,老百姓自己也可以为健康做很多事,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顾凯这样说。

转载请注明来自武汉市东西湖鑫峰电线电缆销售处,本文标题:《打造健康城市典范,上海连续17年向市民免费发放健康知识读本》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